第六读书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玄幻奇幻 >汉武挥鞭 > 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

第七百六十四章 开凿运河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实话实说,开凿这条运河,比在这两大地域修筑铁路更有效用,也更省钱省事,况且现今的大汉也没能力修筑横跨大江大河的铁路桥,甚至在短时间内难以备下足够的钢铁来支持如此庞大的铁路工程。

若等民间需求量猛然暴增,才急吼吼的兴建扩产,刘彻也就枉为穿越众了,昔年大举开采石油,大搞石化工业,不也是如此么?

创业初期多艰难,风物长宜放眼量,主政者既是站得高,就应看得更远些才是。

开凿运河!

就照隋朝大运河的线路,开凿南北向水道,南起吴地广陵郡,北抵燕北涿郡,贯通大河、淮水、大江和浙水(钱塘江),全长约三千五百里。

(特别注释,隋炀帝加修永济渠和通济渠,连接大江大河水道和古运河,全长超过五千里,但真正需要开凿的没那么长,部分水道是现成的,古人不傻。)

唯有继续打造更为强盛的汉室社稷,尚能让他有几分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。

没办法,咱就是这般的圣德贤明,刘彻都时常会被自身的高尚情操所感动。

言归正传,话说从头。

国库太过充盈,就得想办法将明显过剩的公帑花销出去。

花钱固然容易,却也要讲究方式方法。

现今的大汉想要修这条运河,无疑比后世的隋朝要轻省不少,单说四百里的邗沟水道,随着大汉船运业愈发兴盛,早已重新疏通乃至整葺拓宽,作为连通大江与淮水的重要水道,商船络绎不绝。

隋朝开凿大运河,除却军事和政治需求,亦因当时南方远比北方富庶,便连长安和洛阳两都都急需与富庶经济区联系,运送南方的大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。

现今的大汉却是相反,关中乃至大汉中游流域各郡皆是“先富起来”的,江南郡县的开发规划却正值方兴未艾之际,旁的大宗物资不提,单是江南各郡每岁需求的化肥,大多都尚要从北方输送去。

燕北之地固然也发展滞后,然经过铁业整合后,涿郡及周边地域已成为大汉四大钢铁产地之一,加之少府又将拆分名下部分产业,创立四大新商团,发展四大地域的重工业,其中燕北重工的总部就将设在涿郡。

开凿大运河,贯通南北,使得燕北与江南物流更为畅通,无须再费时费力的渡江渡河,省下了数度水陆转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,对这两大“不发达”地域的开发无疑是巨大的助力。

汉初数朝堪称“高薪养廉”的典范,汉官的秩俸实是华夏历朝历代最高的,三公级别的,秩俸约合后世华夏的年薪三百余万,区区县尉都近愈年薪四十万了,况且身具爵位者,还会获赐相应数量的田宅,刘彻可不打算再给他们涨薪水。

公务支出不增加,也不可能凭白按人头给老百姓乱撒钱,免得臣民对此习以为常,将来若国库吃紧,不能在再发钱了,老百姓还不得闹翻天啊?

老办法,搞基建!

京南铁路已在铺设,暂时已没太多的钢铁余量,倒是近来陆续建成的诸多水泥工坊产量过剩,毕竟大汉臣民还是不习惯也不想花钱改住钢筋水泥的房舍,民间需求不足,供过于求自然会滞销。

水泥工业,朝廷自然是要大力扶持的,前期就算亏本,也要不断砸钱,甚至要继续扩大生产规模,唯有如此,才更有效的提高工艺水准和降低成本。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