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读书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神级复兴系统 > 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生所学供埋骨,晚岁为诗欠砍头

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生所学供埋骨,晚岁为诗欠砍头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织素心情还置酒,然脂功状可封侯。

平生所学供埋骨,晚岁为诗欠砍头。

幸得梅花同一笑,岭南已是八年留。’

这诗前两句心怀天下波澜壮阔,后两句悲悲惨惨戚戚,可谓悲壮。

好男儿当上马纵横,当提笔安邦,当为民除害,当细嗅蔷薇,唯独不应该当卑躬屈膝,以圣贤书,侍权贵。

可想而知,这个引号,到底在延伸什么。

‘乌台’二字,在历史最出名的,有一出‘乌台诗案’,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吓御史台问罪。

乌台诗案就是历史上比较出名的文字狱代表性案件,就是典型的以政责文,文字狱就是一种变相的限制言论,让人不敢说真话。

而乌台后面接上正学,正学虽然没有引号,但是也能根据前言延伸出后语。

明成祖朱棣年间最大的文字狱案件,就是方孝孺,不但凌迟当时被称为‘读书人种子’之称的方孝孺,而且株连十族,灭了方家满门,残忍至极,只为了堵住天下读书人的嘴,让他们不敢说话。

这种自由和独立,就是陈寅恪先生想要为华夏后人留下的真正财富和血脉。

理想之所以称之为理想,就是因为它美好。

但是美好的东西总是难以实现的,难以实现不代表无法实现,自己做不到不代表不存在,不应该因为自己做不到就轻易放弃,万里长城不是一天铸成的,只要为美好而努力,相信这个世界总有一天会成为更加美好的。

这种用权利来扼杀文人风骨的事情,称之为杀身殉道。

杀的不只是人命,而是后代人的思想。

都是权贵为了保证自身利益,或者说暂时的国家安定而对文人的残酷迫害,不谈对错,让人心寒。

陈寅恪先生在六十七岁大寿的时候写下了一诗。

‘红云碧海映重楼,初度盲翁六七秋。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