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读书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其他小说 >贞观富贵闲农 > 第三十六章 簧夜审问连根拔

第三十六章 簧夜审问连根拔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既然事情办完了,敖浩又回到村子里,今天还要将那实验的抛秧秧苗下到田里去,这阵子正是插秧的时节,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,也没有多余的人手供敖浩驱使,就连小虎也没得空闲。

“手把青秧插野田,低头便见水中天。六根清净方为稻,退步原来是向前。”这是布袋和尚的一首描写古人插秧时情景的诗句,此时敖浩却吟诵了出来,虽然他并不是很喜欢这首诗,但不得不说,这首诗生动的描写了插秧的动作。

这种时候,不分男女老幼全家出动,紧张的忙碌着,古人插秧与今人有些不同,秧苗的密度比现代的要密集些,但速度却不慢,就连那平时不这么下地的女性也是手脚麻利。

敖浩领着三姐两个人在秧田里忙着,这田里的水已经放干了两天了,早上又淋过一遍水,为的就是能更好的把竹筒里的秧苗拔出来,可尽管如此,拔秧苗的时候还是常常把竹筒连着一起给拔出来了。

隔日,李司法召了敖浩等事主前来,升了堂将此案的结论发下:“赵六乃为主犯,**,罪大恶极,然杀人未遂,按律杖六十,加役流三千里,又有四人皆为帮凶,徒一年以示惩戒。”

李司法丝毫没提交王羽的名字,邓同等人也佯作不知,似乎此案与王羽无半点关系,但王羽的日子却不好过,早有衙役拿了李司法的信件前去通禀,王县令看后大发雷霆,将王羽一顿好打,当天就下了禁足的严令,命他在书房中苦读诗书,不得出门一步。

六子看到自己的主人脱了关系,虽然要被流放也止不住脸上的喜色,乖乖的受了刑法,过后自有人押解他处,掠过不提。

且说敖浩,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下,再也不用担心暗处有人盯着自己,要时时提防,至于王羽的事情邓同也跟他说了,他还真是没有想到古代人跟现代人一样的毛病,喜欢钻牛角尖,甚至比现代人还要偏激一些。自己不过为了村里的学堂和王羽文斗一番,就遭到了他的嫉妒,连**的事情的做了,倒让他想起现代的时候的一个同学。

那是在敖浩初中的时候,这个同学与他部是同班,第一次认识缘于一罐子洗碗水。当时敖浩家离学校比较远,中午的饭菜都是从家中带过去的,吃完饭用水洗了,敖浩在走廊上往下看了看,见没人就往下倒,不想事情偏偏巧了,这个同学正好从里面出来,结果淋了满脑。

此人是学校的一霸,家中小有资产,在乡下这小地方不说首富却也是数得上的,长得人高马大,且“仗义疏财”,身边很是聚集了一帮兄弟,平时不服老师的管束,常常违反纪律不说,还偶尔做出殴打老师的事情。

被人淋了满头的水,自然不会善罢甘休,带着小弟上来找到敖浩,好在没动手,原来两人竟然是远亲。敖浩虽然不耻他的行为,但自己有错在先,遂道声对不起,此事也就揭过。

两人来往不多,一年后,这人不知道怎么与另一刚刚初一的校霸起了冲突,几天之后被三个不认识的人堵在自己家店里,中了火统,连累着父亲也受了伤。

大家都知道,活统这玩意靠的近了威力极大,里面的火药混着铁砂,喷将出来就是一大片,而且伤口很不好处理。这之后敖浩便再也没见过此人,传闻去了北方,又有传闻说躲在外地终究没躲过还是被人杀死了。至于主谋,大家都知道是谁,但没有证据,那三个枪手也没有被抓到。(ps:此事是真事,当时那人确实与我有些关系,所以知道得清楚些,没有死,但全家都迁走了)

可见少年心性不成熟,易于冲动,很是容易走歪路,敖浩也不去计较,不过想来经过这件事情以后,王羽也能够受到些教训,以后做事不至于这般鲁莽。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