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读书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其他小说 >诡案罪6(出书版) > 诡案罪6(出书版) 第13节

诡案罪6(出书版) 第13节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正好这时他在美国的家人写信过来,叫他回美国生活。他便萌生退意,想在中国赚笔大钱之后,就全身而退,回去美国创业。可是他在学校虽然利用职务之便,时不时可以“代替”校长签名报销一点票据,但那经手的都是一些小数目,如果想捞一笔超过十万元的大钱,那是绝无可能。他想一想,便只有利用自己的专长,找学校以外的有钱人下手了。

一日晚间,几位即将出国的英语班学员邀请彼得刘到福满楼饮茶。

彼得刘来到茶楼后发现,席间除了自己熟识的几位学生,还坐着一位中年男子,身形瘦削,戴着一副玳瑁眼镜,显得文质彬彬的样子,以为是哪所学校的教员,一问才知此人姓曲,叫曲环路,是青阳糖厂的老板。

彼得刘吃了一惊。曲环路的名字,他自然是听过的。此人本是一个蔗农,后来承包了青阳糖厂,所产的糖,行销省内,称为“青阳糖”。据说其身家财产达数十万元,在青阳算是有钱人了。

彼得刘顿时便留了个心眼,挨着曲环路坐下,说:“曲老板不是本地人吧?据我了解,曲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,在这南海之滨的青阳,可是少有姓曲的啊!”

在他教过的英语口语班上,曾经有一位吴姓学生,已年近五十,系青阳永明电力公司职员,准备学好英语后去美国跟儿子团聚。

有一次,彼得刘无意中看到他趴在课桌上写的一行字,发现他书写的速度非常缓慢,字越写越小,且笔力不均,搭配失调,就婉言劝他推迟出国,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,看有无罹患痴呆症之类疾病前兆。这位吴姓老学生大怒,当即拂袖而去。后有消息传来,这位老学生出国不到一年,就得了帕金森氏综合症。

因为能一眼看出各种笔迹的细微特征,想要模仿别人的笔迹,就变得十分容易。举例说明。学校经常向学生发放各种教材,按照规定,学生在领取教材后,须在登记簿上签名备查。总有些粗心的学生,拿了书后忘记签名。老师又急着要拿登记簿向领导交差,这时候彼得刘就显示出了他过人的专业特长,大笔一挥,代学生签上大名。结果事后,连学生本人都分辨不出那签名是不是出自自己之手。

民国22年,彼得刘被学校提拔为外教部主任,有了点实权,经手的经济票据就多起来,偏偏校长是个十分严肃的人,每次拿发票去报销,都要三查五审,十分严格,稍有违规,就不肯签字报销。

有一次,经彼得刘之手购买了一批价值近千元的英文教材。办完事后,他就感冒了,请假休息了几天,回校上班后,拿着发票找校长签字报销。校长以超过三天报销时限为由,拒绝签字。如果报不了,这笔钱就只能自己掏腰包了。彼得刘气得不行,心想这个哑巴亏我可不能吃。一气之下,他就找出有校长亲笔签名的文件,模仿着校长的笔迹,在发票上签上了校长的大名,拿到财务部,会计看了一眼,就给他报了。顺利得连彼得刘自己都有些吃惊。

曲环路说:“在下是北方人,从祖父一代,即迁居至此。”

彼得刘就卖弄起来,说:“我在学校图书馆曾看到一本名为《风俗通》的古籍,上面记载春秋时晋穆侯封少子成师于曲沃,曲沃在现今中国山西喜闻县一带,其后子孙以地为氏,称曲姓。曲先生的祖籍,莫非就在山西?”

曲环路不禁有些吃惊,说:“曲某祖籍正是山西。不过我乃一介粗人,并不知道祖先之姓,竟有如此来历,倒是受教了。”遂对这位学识广博的洋教师心生好感,两人推杯换盏,谈得极是投缘。

饮罢夜茶,茶楼跑堂呈上账单,曲环路瞧也不瞧,大笔一挥,签上自己的大名,嘱他月底一并到糖厂财务处结账。

彼得刘见他的签名字体呈方形,窄而细高,棱角分明,如同砖砌,风格十分突出,极易模仿,不禁心中暗喜。就跟他交换了名片,相约下次再会。

彼得刘的脑袋仿佛突然开了窍:原来自己模仿别人的签名,竟还如此值钱啊!

于是有了第一次,就有第二次,第三次……发展到后来,他连自己在外面吃饭、买衣服的收据,都拿回来签上校长的大名去报销。数年时间下来,竟用这种方法陆续向学校“报销”了三万多元。

那时候,一块银元可以买二十斤大米,五块大洋可买一头牛,三万多元,已是一个大数目了。

校长虽然偶尔也看过财务账目,但因彼得刘的“签字”实在是天衣无缝,且经校长之手签字报销的票据多不胜数,所以连校长自己也分不清记不得了。

彼得刘的秘密虽然无人识破,但他深知中国有两句古话,“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”,“夜路走多了,难免遇见鬼”。他模仿校长笔迹,冒领钱款,长此以往,总会有东窗事发的一天。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