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读书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其他小说 >农门神断 > 农门神断 第169节

农门神断 第169节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毕竟在建庙之初,只是为庇护,而非如今姻缘之地。

第239章 仙女像

一路走得还算顺利,到达镇子,正值傍晚。

镇上有客栈,穆清彦等人先去投宿。

在房间里简单梳洗了一下,便在镇子上逛一逛。仙女庙黄昏时要闭门,又因都是女子的缘故,很少招待香客,偶尔有,也都是女客,所以天晚之后是禁止进出的。要看仙女庙,得等明天了。

据无南县志记载,仙女庙始建于前朝天福五年。天福是前朝末代皇帝使用的最后一个年号,前朝于天福十七年灭亡,所以本朝都称前朝末代皇帝为天福帝。天福帝更改年号的时候,天下已然大乱,各地都有民乱,也要各路起义军。飞仙镇的唐、娄两家,是在天福十一年落户飞仙镇,那时还没有镇子,只是一片山林,镇子是后来才发展起来的。

所以,是先有仙女庙,而后才有飞仙镇。

据说,仙女庙中供奉的仙女,本是一名道姑,可怜女子在战乱中孤苦无依,于是建了一座道观给女子庇护。在此道姑离世后,被她所救的女子继承她的志愿,又为道姑塑像供奉,因着庙中只收容女子,外人多传此地山中有仙女出没,到唐、娄两家到来,为融入当地,便给道观捐钱,重新修缮、重塑神像,也是在那时道观改名为“仙女庙”。

县志中的记载有限,对于唐、娄两家重新修缮仙女庙记的倒是详细,对于那位道姑,却是一笔带过。

不过,这位道姑不仅留下一座庇护女子的庙宇,还给庙宇留下了收入来源。仙女庙所在的仙女山,属于仙女庙所有。仙女山很大,庙宇所在的只是主山,山中木材、药材、野味等都有出产,又能耕种菜地粮食,种桑养蚕纺织,加上仙女庙香火鼎盛,银钱充足。

镇子中间的主街铺着青石板,齐整又宽敞,天色渐暗,灯笼一盏盏点亮,人来人往,分外热闹。若不是抬头望见周遭青山密林,很难想象这是位于大山之中的镇子。

“你觉得仙女庙是怎么回事儿?”走在青石板街道上,穆清彦跟闻寂雪闲聊,心里还在琢磨着,唐、娄两家底子挺厚,要用青石板铺这样一条长街,又把镇子规划的有模有样,不但耗费人力,还耗费财力呢。

若说战乱之时,大家子找山林隐居很正常,可如今天下安稳,唐、娄两家根底还是盘踞在小小的飞仙镇。

“可以看一看历代以来的仙姑婆婆,若我所料不错,她们不是姓唐,便是姓娄。”闻寂雪一语点破仙女庙的根本。

香火大头,来自唐、娄两家,每年都会定时捐一笔银子。

林嘉仔细查阅过县志,早前,飞仙镇一带山中倒是有过和尚庙,但没有道观,那个道姑是外来的。这道姑很神秘,年代久远,道姑的年龄相貌都不可考,但衙门却详细记载着道姑买山的记录,足有数千银子,可想而知,拥有如此庞大钱财的人,岂是寻常?

怨不得人人都称颂其“菩萨心肠”、“仙女下凡”。

林嘉揣测,道姑可能是家道中落,无奈出家,见其他可怜女子,感同身受,这才起心庇护。原本道姑修建庙宇,应该留有度牒,但时隔太久,没能找到记录,可能是遗失了。后来买山,直接以仙女庙的名义购买的。

之所以研究仙女庙起源,只是想更加了解仙女庙。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