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读书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智慧解码:史籍中的智慧故事 > 第149章 困境中的智慧:孔子的坚持与理想

第149章 困境中的智慧:孔子的坚持与理想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
孔子的思想和影响力不仅限于卫国,他的弟子厓有在鲁国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,这也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影响力和实用性。孔子被季康子迎接回鲁国,显示了他的声望和影响力。

在孔子时代,周王室衰微,礼乐被废弃,诗书残缺不全。孔子通过追溯三代的礼制,整理书籍,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。他坚持正道,不追求私利,以传承和弘扬礼制为己任。这种坚持和奉献精神,让我们深受感动。

通过这个故事,我们深刻认识到孔子在逆境中的智慧和坚持,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。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,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和个人,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。

于是孔子从楚国回到卫国。那年,孔子六十三岁,是鲁哀公即位后的第六年。

第二年,吴国和鲁国在缯地会盟,吴国要求鲁国提供一百牢的牲畜。太宰嚭召唤季康子。季康子派子贡前去,才得以解决。

孔子说:“鲁国和卫国的政治,就像兄弟一样。”那时,卫国的国君辄的父亲不能即位,流亡在外,其他诸侯多次推让。孔子的许多弟子在卫国做官,卫国的国君想让孔子治理国家。子路问孔子:“卫国国君等着您去治理国家,您打算先从哪里开始?”孔子说:“一定要先正名分!”子路说:“有这样的事吗?您真是太迂腐了!为什么要这么正名分呢?”孔子说:“你真是个粗人!名分不正,言语就不顺当;言语不顺当,事情就办不成;事情办不成,礼乐就无法兴起;礼乐无法兴起,刑罚就不会得当;刑罚不得当,百姓就不知道如何行动了。君子一定要有正当的名分,说话一定要能实行。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论,不会马虎了事。”

第二年,厓有作为季氏的将领,与齐国在郎地作战,取得了胜利。季康子问:“你对于军事,是学来的还是天生的?”厓有回答说:“我是向孔子学的。”季康子问:“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?”回答说:“他的名声传播得很广;他的教诲普及到百姓中,连鬼神都没有异议。像他这样追求正道的人,即使有千个社稷,也不会为自己谋取私利。”康子说:“我想召他来,可以吗?”回答说:“想召他来,就不要让小人妨碍他,就可以了。”而卫国孔文子准备攻打太叔,向孔子请教策略。孔子推辞说不知道,退下后让人驾车离开,说:“鸟可以选择树木,树木怎么能选择鸟呢!”文子坚决挽留。正逢季康子驱逐公华、公宾、公林,用礼物迎接孔子,孔子于是回到鲁国。

孔子离开鲁国总共十四年后,又回到了鲁国。

鲁哀公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,孔子回答说:“政事的关键在于选拔贤臣。”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,孔子说:“选拔正直的人,罢免邪恶的人,那么邪恶的人就会变得正直。”康子担忧盗窃问题,孔子说:“如果你自己不贪图,即使奖励他们,他们也不会偷窃。”然而鲁国最终没有任用孔子,孔子也没有寻求官职。

在孔子时代,周王室衰微,礼乐被废弃,诗书残缺不全。孔子追溯三代的礼制,整理书籍,上溯到唐尧、虞舜时期,下至秦缪公,编撰了历史。他说:“我能说出夏代的礼制,但杞国不足以证实;我能说出殷代的礼制,但宋国不足以证实。如果足够,我就能证实了。”观察殷商两代礼制的增减,他说:“后代即使过了百代也能知道,因为礼制的规定是一文一质的。周朝借鉴了二代,礼制是多么丰富啊。我要遵循周朝的礼制。”因此,书籍和礼记都源自孔子。

读完这段关于孔子在楚国和卫国的故事,让人深受启发。孔子在逆境中的坚韧和智慧,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,都让人感到震撼。

面对楚国狂人的讽刺和质疑,孔子并没有生气或失望,而是保持了君子的风度,试图与他交流。这种宽容和理性的态度,让人对孔子的敬佩之情更加深厚。

孔子回到卫国后,他的弟子们在卫国做官,他本人也被卫国的国君期待治理国家。但是,孔子并没有急于求成,而是提出了“正名分”的理念。他认为,只有名分正当,才能言辞顺当,事情才能得以完成,礼乐才能得以兴起,刑罚才能得当,百姓才能知道如何行动。这种重视名分和秩序的思想,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治理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。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