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读书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智慧解码:史籍中的智慧故事 > 第200章 商鞅变法与赵良谏言:权力与德行的碰撞

第200章 商鞅变法与赵良谏言:权力与德行的碰撞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
商鞅的故事,虽然发生在遥远的古代,但其教训却是永恒的。在当今社会,我们仍然需要时刻警醒自己,注重品德修养,关注人民的需求和感情,让法律和政策更加公正、合理。

总之,商鞅的故事是一个深刻的教训,提醒我们要注重品德修养,坚守道德底线,关注人民的需求和感情,让法律和政策更加公正、合理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地为人民谋福利,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从诗经来看,这不是用来求长寿的办法。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八年了,你又杀了祝懽,刺了公孙贾。诗经上说:“得人心者兴旺,失人心者灭亡。”这几件事,都不是得人心的。你出来任职,后边跟随着十多辆车子,带着甲士而侍卫在两旁的,多有力而肌肉健壮的人,手执矛戟、跨着弓箭的侍卫紧紧跟着车子奔向前进。这些武器装备不齐备,你就不肯出来任职。《尚书》上说:“恃仗仁义者昌盛,依赖武力者灭亡。”你的危险如同早晨的露水那样很快就要消失。你还想延长寿命、多享安逸,怎么不回到十五个县去,种田于鄙邑之地,劝秦王重用岩穴隐居之士,尊老爱幼,养老抚孤,对有功的人给予奖励,对有才能的人给予提拔,这样就可以稍微安享太平之福了。你还要贪图商於的富有、宠信秦国的教令、积蓄百姓的怨恨,一旦秦王舍弃宾客而不能当朝,秦国要拘捕你的借口,难道还会少吗?你的灭亡是翘起脚尖就可以待到的了。商鞅没有听从。

过了五个月秦孝公死了,太子即位。公子虔一伙人告发商君想造反,派官吏去逮捕商君。商君逃跑到函关,想住进旅店。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,说:“商君制定的法律,留宿没有证件的客人要受牵连处罚。”商君长叹说:“唉呀!制定法令的弊害竟到了这种地步!”他离开秦国跑到魏国。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卬而使魏国大败于秦,不要接纳他。商君想前往其他国家。魏国人说:“商君是秦国的逃犯,秦国强大逃犯逃入魏国来,不送还怎么行。”于是把商君就送回秦国。商君再入秦后回到自己的封地商邑,与他的部属一起调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击郑国。秦国派兵进攻商君,在郑黾池杀掉商君。秦惠王将商君五马分尸示众,说:“不要像商鞅一样谋反!”于是就杀了商君全家。

太史公说:商君是一个天性刻薄的人。他依据李悝的《法经》制订了秦国的法律;通过他的富国强兵之术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;然而他藉助了嬖臣景监的力量进身,其实没有伯乐识马的眼光;执法用刑峻急而缺少威信;又欺凌了魏将公子卬、欺骗了赵良;所受的恩德极薄而诛杀陈尸示众却很重;这些都是由于他的刻薄性格造成的啊!我曾经读过商君的着作《开塞》、《耕战》,内容与他本人的行事相类似。最终在秦国得到恶名,真是由于这个缘故啊!

商鞅,一位在秦国实施改革的着名政治家,其才华与手腕固然令人钦佩,但其为人处世的刻薄与不仁,却也让人深感惋惜。在秦孝公的支持下,商鞅以《法经》为基础,为秦国量身定制了一套法律体系,使得国家秩序得以重建,国力日渐强盛。然而,他的严苛执法和峻急用刑,却使得他在人民心中种下了怨恨的种子。

商鞅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。他曾因公子虔闭门不出八年而杀祝懽、刺公孙贾,此举虽得到《诗经》中“得人心者兴旺,失人心者灭亡”的警示,但商鞅并未听从。他贪图商於之富,宠信秦国之教,积蓄百姓之怨,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。当他被秦惠王五马分尸示众时,他的结局可谓凄凉。

商鞅的刻薄性格,使得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显得冷漠无情。他欺骗魏将公子卬、欺骗赵良,所受的恩德极薄而诛杀陈尸示众却很重。这些都源于他的刻薄性格。这种性格不仅让他失去了人心,也让他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窄。

读完这段历史,我不禁思考:才华与品德究竟孰轻孰重?商鞅无疑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,他的法律改革为秦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然而,他的刻薄性格和行事方式却让他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。这让我们明白,才华固然重要,但品德更是衡量一个人的终极标准。

回首历史的长河,商鞅的名字将永远与“刻薄”和“无情”联系在一起。他的故事是一个深刻的教训,提醒我们要注重品德的修养,以仁爱和宽厚之心对待他人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地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、更稳。

商鞅的命运,也让我们看到了权力与欲望的腐蚀。在权力的巅峰,他忘记了初心,迷失了自我,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。他的故事警示我们,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坚守道德底线,不为权力与欲望所迷惑。

同时,商鞅的悲剧也让我们看到了法律与人情的矛盾。在商鞅的法律体系中,公平与正义似乎得到了体现,但人民的感情和需求却被忽略了。这也提醒我们,在制定法律和政策时,不能只考虑规则和程序,而忽略了人情和人性。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