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读书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小富即安 > 我织布来你耕田 第一百三十六章 琐事

我织布来你耕田 第一百三十六章 琐事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
唐丫丫正在边挤着豆子玩儿,听了她的话抬起头来摇摇头,倒是旁边的秦言有板有眼的说“云姐姐说等下炒豆子吃,家里没蒜了,她去园子刨几棵,很快就回来。”

“哦。”薛黎点了点头,想必刚才看她再写字没敢打扰她,叮嘱了孩子们就出门了。薛黎看看秦言单薄的小身板叮嘱了一句,“这里风大,你小心凉着了,坐屋里剥吧。”然后就到厨房里接着惠云没有做完的事做了下去。可是没想到一直等到她把米都下了锅,两个孩子把一箩豆都剥完了时,惠云还没有回来。

“怎么回事。”薛黎皱了皱眉头,吩咐两个孩子在家里好好待着,就打算出门去找惠云。刚出了门,就看到惠云失魂落魄的往家里走来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囧,今天压缩了半天,还是超了78个字,,默,单订的筒子们对不住了。呵呵,上次有人说不用在意字数,摸摸,我知道大家都是包月,不计较字数,可是也有不少人是单订的,单订的只要超过那个界限会自动用六分变为九分,会很划不来的。。(=m=对手指,,我这么算真的很小气啦。)

射箭跟兵法,自然是家传的。薛黎问了知道原来薛丽娘根本就不喜欢女红烹饪之类的东西。倒是对军兵法颇有兴趣,平日里看的书也多是看兵书战法。当初薛仁贵写兵书时,她还帮了不少忙呢,所以说她地军事理论素养还是很高深的,只是说到带兵打仗这些实践,薛丽娘倒是坦白。“你没见过纸上谈兵的赵括?哪里可能读过几本兵书就能当将军的理儿。”

郁闷,这不是一古代的军事发烧友么!薛黎当时听她说了平素的爱好时,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,这些完全跟她不搭么,她唯一擅长的就是种地,军事,呵呵,她连大将军和将军有什么区别都分不清,至于兵书,只知道有孙子兵法这么一本书。至于这本书的本身。她只知道四个字,“风火山林”。这还是从电视上看到地,要她讲出个一二三四来,不如直接把她当棵萝卜种在地里好了。

反正只回去一天,用不用的上还是一码事,不过再难还是要学的,以防万一嘛。所以薛黎千辛万苦才找来一本孙子兵法,每天在家里逮着空就抄书,心里想着俗话说“书读百,其意自见”,我抄上它个一百遍,应该多少了解一点皮毛吧。

箭法兵书是家传,那书法茶艺就是社会背景所需要的了。“书之盛,莫盛于唐”,唐朝的书法繁荣是后世所无法比拟的。在官方,书学作为唐代学府中六门学科之一,要求应试者必须是‘ 楷书遒美‘ ,铨选人才则以‘ 身、言、书、判‘ 为标准,书法自然受到高度地重视。同时,唐代沿袭前朝例制,设置了专门培养书法人才的弘文馆机构,用以培养书法人才。李世民曾下诏京师五品以上的官员必须到弘文馆学习书法,并委任当时的大书法家虞世南、欧阳询、褚遂良等为弘文馆书学博士,教授书法。在民间,碑刻之风十分盛行,丰碑巨碣、造像刻石、墓志墓表不可胜数,书法生存有着巨大的空间。

除了这些,唐朝的历代帝王,如太宗、高宗都十分爱好和提倡书法,加上他们都具有非常高的书法造诣,上行下效,书学之风鼎盛。所以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熏陶下的名门仕女,薛丽娘自然也写的一手好楷书。

嗯,,明天星期一就没这么多了,因为一个礼拜开始,又会比较忙,所以会恢复到2000+的,大家见谅了。要等更的多些,到下个周末吧。

而茶艺,唐朝出现了历史的第一部最早也是最全地介绍茶艺地专著《茶经》,当时的饮茶体系已经完整,有一整套完整地烹茶手法以及饮茶礼仪。所以身为贵族小姐的薛丽娘不可能不精通茶道。

书法和茶艺,这两项对薛丽娘来说是生活的基本技能,而对薛黎来说,几乎是难于上青天。身为21世纪的她,写字用电脑,喝茶喝娃哈哈绿茶饮料,让她写出一手飘逸的楷书,泡出一手好茶,那就像是让真的薛丽娘去种地一样不可能。

不过好就好在薛黎一直有股子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犟脾气,所以每天铆足了劲儿在屋子里苦练。薛丽娘告诉过她,那些技能这副身体还记着,所以薛黎只要唤回身体本来的记忆,再练起来就可以事半功倍了,只是唤起记忆的方法她也不明白,而且她匆匆忙忙的就消失了,薛黎也无从问起,只能自己在家里试验了。经过许久的折腾,总算发现在自己无意识的时候去射箭写字,要比自己有意为之时写的要好的多。

“难道我以后每次写字射箭时都要发呆?”薛黎一边把今天临的字帖晾干收起来放到柜子里,打算晚上给另外三个人当教材,一边胡思乱想着。收拾干净桌子上的文房四宝,推门出来才发现天色不早了。

“丫丫,你云姐姐到哪里去了?”薛黎走遍了屋子看不到惠云的身影,看到秦言跟唐丫丫正抱着一篮子在小院里剥毛豆便开口问道。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